其它小说连载
网文大咖“须星屿”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八零甜妻致富经后续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其它小须星屿李秀兰是文里的关键人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1 第一夜重生一九八零腊月的北风跟带着冰碴子似顺着土坯房的门缝往里糊着旧报纸的窗棂被吹得呜呜作像是谁在暗夜里低声啜李秀兰是被冻醒浑身的寒气顺着单薄的被褥往里手脚僵得跟木棍似动一下都能感觉到骨头缝里的酸她费力地睁开映入眼帘的不是医院里洁白的天花也不是女儿精心布置的卧而是昏暗低矮的屋几根熏得发黑的椽子摇摇欲上面还挂着几串风干的红辣椒和蒜身下...
主角:须星屿,李秀兰 更新:2025-11-08 23:23:57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第一章 寒夜重生一九八零腊月的北风跟带着冰碴子似的,顺着土坯房的门缝往里灌,
糊着旧报纸的窗棂被吹得呜呜作响,像是谁在暗夜里低声啜泣。李秀兰是被冻醒的,
浑身的寒气顺着单薄的被褥往里钻,手脚僵得跟木棍似的,
动一下都能感觉到骨头缝里的酸痛。她费力地睁开眼,映入眼帘的不是医院里洁白的天花板,
也不是女儿精心布置的卧室,而是昏暗低矮的屋顶,几根熏得发黑的椽子摇摇欲坠,
上面还挂着几串风干的红辣椒和蒜头。身下是铺着干草的土炕,硬邦邦的硌得人难受,
盖在身上的被子又薄又沉,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霉味和汗味,
根本抵挡不住这数九寒天的刺骨凉意。
“咳咳……咳……”炕的另一头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声,李秀兰侧过头,
借着从窗缝透进来的一点点月光,看到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太太蜷缩在那里,
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嘴唇干裂起皮,正是这具身体的婆婆,张桂兰。
老太太常年卧病在床,气息微弱得仿佛随时都会断了似的。炕沿边,蜷缩着两个小小的身影,
大的是个女孩,约莫七八岁的样子,穿着打满补丁的旧棉袄,小脸蛋冻得通红,
紧紧地抱着身边更小的男孩,男孩才四岁,脑袋埋在姐姐怀里,睡得并不安稳,
小身子时不时地抽搐一下。这是原主的一双儿女,大的叫陈招娣,小的叫陈盼男。
李秀兰的脑子像是被重锤砸了一下,无数不属于她的记忆碎片汹涌而来,让她头痛欲裂。
她不是在给孙子做饭时不小心摔倒,送到医院后就昏迷不醒了吗?怎么一睁眼,
就到了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原来,这具身体也叫李秀兰,今年二十五岁,
是红旗生产大队的社员。丈夫陈建国在一年前的一次修水库事故中不幸去世,
留下她和一双年幼的儿女,还有一个卧病在床的婆婆。原主本就身体孱弱,
又遇上连续两年的歉收,家里早就揭不开锅了。昨天晚上,
她把最后一点掺着野菜的玉米面糊糊都给了婆婆和孩子,自己空着肚子饿了一夜,
又受了风寒,竟然就这么香消玉殒,而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她,就这么穿越到了这具身体里。
而现在,是1980年的腊月。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城市里已经有了一些变化,
但在这偏远的乡村,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的。粮食是家家户户最珍贵的东西,
很多人家还在啃树皮、挖草根,能吃上一顿纯玉米面的窝窝头,都算得上是奢侈了。
“秀兰……你醒了?”张桂兰听到动静,艰难地转过头,声音虚弱得像蚊子哼哼,
“是不是饿坏了?灶房里……还有点野菜汤,你去喝点暖暖身子吧。
”李秀兰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和心里的震惊,撑着身子坐了起来。刚一动,
就觉得浑身酸软无力,头晕眼花,这是长期营养不良和受冻导致的。她看向屋角的灶台,
那里放着一口黑乎乎的铁锅,锅里果然有小半锅绿色的野菜汤,清澈得能照见人影,
连一点油星子都没有,更别说粮食了。这就是一家人最后的口粮了。李秀兰的鼻子一酸,
心里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滋味。她前世活到六十八岁,儿孙满堂,吃喝不愁,
退休后每天带着孙子逛公园、跳广场舞,何曾想过会有一天,连一口饱饭都成了奢望。
而原主,一个年仅二十五岁的寡妇,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和一个病婆婆,
在这样艰难的年代里,硬生生撑了一年,可想而知她有多不容易。“娘,我不饿,您喝吧。
”李秀兰哑着嗓子说道,她能清晰地感觉到原主对婆婆和孩子的深厚感情,
那种血浓于水的羁绊,此刻也深深烙印在了她的心里。“我老了,喝不喝都一样,
”张桂兰摇了摇头,眼里满是愧疚和心疼,“是我没用,拖累你们娘几个了。要是建国还在,
你们也不至于受这种苦……”提到丈夫,张桂兰的眼泪就忍不住掉了下来,
顺着脸上的皱纹滑落,像是两道沟壑。招娣和盼男也被吵醒了,两个孩子睁着迷茫的大眼睛,
怯生生地看着李秀兰,小嘴巴抿得紧紧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却懂事地没有哭闹。
招娣拉了拉李秀兰的衣角,小声说:“娘,我不饿,让弟弟和奶奶喝吧,
我昨天已经喝了不少了。”盼男也跟着点头,小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懂事:“娘,
我也不饿,奶奶喝。”看着这一家人,李秀兰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又酸又软。
她深吸一口气,在心里暗暗发誓:既然她占了原主的身体,就一定会好好照顾这一家人,
让他们吃饱穿暖,再也不受这样的苦!就在这时,
李秀兰的脑海里突然响起一个清脆的声音:叮!检测到宿主强烈的求生欲和守护欲,
暖春致富系统绑定成功!李秀兰愣了一下,系统?这是她的金手指?
前世她跟着女儿看了不少年代文,里面的主角大多都有系统或者空间,
没想到这种只在小说里出现的事情,竟然真的发生在了她身上!宿主您好,
我是暖春致富系统,致力于帮助宿主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家致富,守护家人,
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系统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暖意,新手大礼包已发放,
请问宿主是否立即开启?“开启!”李秀兰在心里默念道,这可是救命稻草啊!叮!
新手大礼包开启成功!
用调料一套、强身健体丸2颗可改善体质、灵泉水一瓶可调理身体、促进植物生长。
随着系统的提示音,李秀兰感觉到自己的意识里多了一个储物空间,
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物资,精米的清香、五花肉的油香扑面而来,
让她的肚子忍不住咕咕叫了起来。她强压着内心的激动,现在不是暴露的时候。在这个年代,
突然拿出这么多粮食,肯定会引起怀疑,甚至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她看向张桂兰和孩子们,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娘,招娣,盼男,咱们有救了。
我刚才迷迷糊糊的时候,好像梦见建国了,他告诉我,在村后的老槐树下,埋着一些粮食,
是他以前偷偷藏起来的,怕家里遇到难处应急。”这话一出,张桂兰和孩子们都愣住了。
张桂兰半信半疑:“秀兰,你……你说的是真的?建国他……他真的告诉你了?
”“是真的娘,我看得清清楚楚,他还告诉我具体的位置了,就在老槐树东边的树根底下,
”李秀兰肯定地说,“咱们现在就去挖,挖出来就能好好吃一顿了,也能给娘补补身子。
”她知道,丈夫陈建国在村里的口碑很好,为人正直老实,
虽然偷偷藏粮食这事有些出人意料,但想着他是为了家里应急,大家也不会过多怀疑。
而且现在天还没亮,外面没人,正好方便行事。张桂兰虽然还有些犹豫,
但看着孩子们饿得蜡黄的小脸,还有自己这病恹恹的身子,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
咱们去看看。”李秀兰挣扎着下了炕,穿上原主那双露着脚趾的破旧布鞋,
又给孩子们和婆婆裹紧了衣服,然后拿起墙角的一把小锄头,就带着一家人往村后走去。
村后的老槐树已经有上百年的树龄了,枝繁叶茂,即使在寒冬腊月,也依然挺立着,
像一个忠诚的守护者。李秀兰凭着记忆,找到了老槐树的位置,
然后假装在地上摸索了一会儿,就开始用锄头挖掘。她故意放慢了速度,
挖了大约有一尺深的时候,趁着家人不注意,意念一动,
从空间里拿出了一小袋精米和几斤面粉,悄悄埋在了坑里,然后喊道:“找到了!
真的有粮食!”张桂兰和孩子们都激动地围了过来,看着坑里的粮食,眼睛里都泛起了泪光。
招娣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那雪白的大米,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笑容:“娘,
是白米!真的是白米!”“太好了!真是建国在天有灵啊!”张桂兰双手合十,
不停地念叨着,眼泪掉得更凶了,却带着满满的欣慰。盼男也欢呼起来,
小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像冬日里难得一见的阳光。李秀兰把粮食挖出来,
装进带来的布袋里,然后带着一家人匆匆回了家。回到家,她立刻关上了房门,
又用木栓牢牢拴住,这才松了一口气。她先烧了一锅热水,用灵泉水兑了一些进去,
给每个人都倒了一碗:“快喝点热水暖暖身子,这水喝了对身体好。
”张桂兰和孩子们不知道这水里加了东西,只觉得这热水喝下去,浑身暖洋洋的,
之前的寒意和疲惫都消散了不少,连张桂兰的咳嗽都减轻了一些。接着,李秀兰拿出铁锅,
淘洗了两碗精米,放进锅里煮了起来。很快,一股浓郁的米香味弥漫在小小的土坯房里,
勾得大家直流口水。这是孩子们长这么大,第一次闻到这么纯粹的米香,
招娣和盼男围在灶台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锅里,小鼻子不停地嗅着,脸上满是期待。
“娘,好香啊!”盼男仰着小脸,奶声奶气地说,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
“等会儿就能喝到白米粥了,每个人都能喝饱,”李秀兰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
“娘还给你们煮鸡蛋吃。”她又从空间里拿出四个鸡蛋,洗干净后放进锅里,和米粥一起煮。
鸡蛋的香味混合着米香,让整个屋子都充满了诱人的气息。张桂兰看着忙碌的儿媳,
心里百感交集。以前的秀兰虽然也孝顺,但性格软弱,遇到事情就只会哭,自从丈夫去世后,
更是整日愁眉不展,整个人都蔫蔫的。可今天的秀兰,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眼神变得坚定明亮,做事也干脆利落,还找到了这么多粮食,难道真的是建国在天有灵,
保佑着他们一家人?米粥煮好了,李秀兰先给张桂兰盛了一碗满满的白米粥,
又夹了一个煮鸡蛋放在碗里:“娘,您先吃,补补身子。”然后又给招娣和盼男各盛了一碗,
也都加了鸡蛋。两个孩子早就等不及了,拿着小勺子,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米粥,
那软糯香甜的味道在嘴里化开,让他们忍不住眯起了眼睛,脸上满是幸福的表情。“娘,
真好吃!”招娣一边吃,一边含糊地说。盼男更是狼吞虎咽,差点噎到,
李秀兰赶紧拍了拍他的后背:“慢点吃,没人跟你抢,管够。”看着一家人吃得香甜,
李秀兰的心里也暖暖的。她自己也盛了一碗米粥,喝了一口,虽然只是简单的白米粥,
但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美味。吃完早饭,张桂兰的精神好了不少,
咳嗽也轻了很多。李秀兰知道,这是灵泉水和强身健体丸的功效,她打算等晚上没人的时候,
再给婆婆服用一颗强身健体丸,彻底改善她的体质。“秀兰,这些粮食咱们可得藏好了,
别让人知道了,”张桂兰叮嘱道,“现在村里谁家都缺粮,
要是让人知道咱们家有这么多白米白面,指不定会引来什么麻烦。”李秀兰点了点头:“娘,
我知道,我已经想好了,把大部分粮食都藏起来,平时咱们还是吃粗粮掺野菜,
偶尔改善一下伙食,不让别人起疑心。”她心里清楚,在这个年代,
财不露白是最重要的原则。虽然有系统帮忙,但想要真正过上好日子,还得靠自己努力。
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起,政策也在慢慢松动,她前世可是做了几十年的家常菜馆生意,
凭着一手好厨艺,养活了一家人,还供女儿读完了大学。这一世,
她正好可以靠着自己的厨艺,在这个年代闯出一片天。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还伴随着一个尖酸刻薄的声音:“李秀兰,在家吗?赶紧开门!队长让去队里集合,
分救济粮了!”李秀兰眉头一皱,这个声音她认得,是村里的王寡妇,也是原主的妯娌。
王寡妇的丈夫是陈建国的弟弟,几年前在部队牺牲了,她带着一个儿子过活,
平时就爱占小便宜,还总喜欢搬弄是非,以前就经常欺负原主性格软弱,
时不时地来家里搜刮东西。“谁啊?”张桂兰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警惕。“还能是谁?
是我!”王寡妇的声音更加尖锐了,“赶紧开门,别磨磨蹭蹭的,耽误了分救济粮,
你担得起责任吗?”李秀兰深吸一口气,对张桂兰说:“娘,您别管,我去开门。
”她走到门口,打开了木栓,只见王寡妇叉着腰站在门口,穿着一件半旧的蓝布棉袄,
脸上带着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看到李秀兰,她上下打量了一番,
眼神里带着一丝不屑:“哟,还活着呢?我还以为你饿晕过去了呢。赶紧收拾收拾,
带着孩子去队里,晚了可就没好东西了。”“知道了,”李秀兰淡淡地说,
语气里没有丝毫以前的怯懦,“我们这就准备。”王寡妇愣了一下,
没想到以前唯唯诺诺的李秀兰竟然敢用这种语气跟她说话,心里有些不舒服,
忍不住阴阳怪气地说:“哼,装什么装?要不是队长心善,给你们家多分点救济粮,
你们娘几个早就饿死了。对了,我听说你昨天晚上没吃饭?怎么,家里连一点吃的都没有了?
要是实在不行,就跟我说说,我那儿还有点玉米糊糊,虽然不多,但也能给你孩子垫垫肚子。
”她说着,眼睛却不停地往屋里瞟,似乎在寻找什么。李秀兰心里冷笑一声,
她哪里是想帮忙,分明是想来看家里有没有吃的,好趁机占便宜。“不用了,
”李秀兰直接拒绝,“我们家还有吃的,就不麻烦你了。我们马上就去队里,你先走吧。
”王寡妇碰了一鼻子灰,心里更加不痛快了,但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悻悻地说:“哼,
不识好歹!我可告诉你,赶紧点,别让大家等你们一家!”说完,就扭着腰走了。
看着王寡妇的背影,李秀兰的眼神冷了下来。以前的原主被她欺负得够惨了,这一世,
她可不会再让任何人欺负她们一家人。“秀兰,别跟她一般见识,”张桂兰叹了口气,
“她就是那样的人,爱占小便宜,嘴还碎。”“我知道娘,”李秀兰笑了笑,
“我不会跟她计较的,但也不会让她欺负我们。咱们赶紧收拾一下,去队里分救济粮吧,
虽然不多,但也是一份粮食。”她给孩子们穿上厚厚的衣服,又扶着张桂兰,
一家四口朝着队部走去。队部设在村里的大祠堂里,此时已经来了不少人,
大家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脸上带着期待又焦虑的神情。看到李秀兰一家过来,
有人热情地打招呼,也有人投来同情的目光,还有人在背后偷偷议论。“你看,
陈建国的媳妇带着孩子来了,真是可怜。”“可不是嘛,男人没了,还有个病婆婆,
日子太难了。”“听说他们家早就揭不开锅了,昨天晚上都没吃饭呢。
”李秀兰假装没听到这些议论,扶着张桂兰找了个角落坐下,
招娣和盼男紧紧地依偎在她身边,怯生生地看着周围的人。没过多久,队长陈老实走了进来,
他手里拿着一个账本和一支笔,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大家安静一下,今天召集大家来,
是分救济粮的。今年的收成不好,救济粮也不多,都是按人头分的,每个人两斤红薯干,
半斤玉米粉,大家都有没有意见?”大家都纷纷摇头,虽然粮食不多,但有总比没有好,
没人敢有意见。“既然没意见,那就开始点名领粮吧,”陈老实翻开账本,开始念名字,
“王大柱家,四口人,红薯干八斤,玉米粉两斤……”一个个家庭依次上前领粮,
每个人领到粮食后,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小心翼翼地把粮食包好,紧紧地抱在怀里,
像是抱着什么珍宝。很快,就轮到了李秀兰家:“李秀兰家,四口人,红薯干八斤,
玉米粉两斤。”李秀兰走上前,接过队长递过来的粮食,说了声“谢谢队长”。
那红薯干又干又硬,还带着一股霉味,玉米粉也有些粗糙,
但李秀兰还是小心翼翼地把粮食包好,这可是一家人接下来几天的口粮。
就在她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王寡妇突然走上前,拦住了她:“秀兰,等一下。
”李秀兰停下脚步,看着她:“有事吗?”王寡妇眼珠子转了转,笑着说:“秀兰啊,
你看你家里人多,又是老的老,小的小,这红薯干又硬又不好消化,
你婆婆和孩子肯定吃不了。我那儿就我和我儿子两个人,粮食够吃,
不如你把你的红薯干换给我,我给你换半斤玉米粉,怎么样?玉米粉细腻,
适合老人和孩子吃。”周围的人都看了过来,谁都知道,玉米粉比红薯干金贵多了,
王寡妇这明显是想占便宜。有人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但没人敢多说什么,
毕竟王寡妇在村里也是出了名的不好惹。李秀兰心里冷笑,这王寡妇还真是贪心不足,
竟然想拿半斤玉米粉换她八斤红薯干,简直是白日做梦。她以前的性格软弱,
遇到这种事只会忍气吞声,但现在的她,可不会这么好欺负。“不用了,”李秀兰淡淡地说,
“我觉得红薯干挺好的,我婆婆和孩子都爱吃,就不换了。
”王寡妇没想到李秀兰竟然会拒绝,脸上的笑容僵住了,语气也变得有些不善:“李秀兰,
你别给脸不要脸啊!我这是好心帮你,你还不领情?你婆婆那身子骨,
能消化得了这硬邦邦的红薯干吗?要是吃出个三长两短,你担得起责任吗?
”“我的婆婆和孩子,我自然会照顾好,就不劳你费心了,”李秀兰的语气冷了下来,
“你要是想换粮食,还是找别人吧。”说完,她抱着粮食,扶着张桂兰,带着孩子们就要走。
王寡妇见状,心里更加生气了,伸手就要去抢李秀兰怀里的粮食:“你给我站住!
今天你不换也得换!”李秀兰早有防备,侧身躲开了她的手。王寡妇扑了个空,差点摔倒,
她更加气急败坏了,指着李秀兰骂道:“李秀兰,你个小贱人!你以为你男人不在了,
你就能无法无天了?我告诉你,我可是你妯娌,你就得听我的!今天这粮食,你必须换给我!
”张桂兰气得浑身发抖,指着王寡妇说:“你……你太过分了!建国不在了,
你不但不帮衬着点,还想欺负我们孤儿寡母!”“我欺负你们?”王寡妇冷笑一声,
“我这是好心帮你们,你们还不领情!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就在这时,
队长陈老实走了过来,脸色沉了下来:“王寡妇,你闹够了没有?分粮是大家都看着的,
你凭什么抢人家的粮食?赶紧住手!”王寡妇看到队长来了,心里有些害怕,
但还是嘴硬:“队长,我不是抢,我是想跟她换粮食,她不换还骂人。”“我可没骂人,
”李秀兰立刻说道,“大家都听着呢,是你一直在这里胡搅蛮缠,想占我的便宜。
”周围的人也纷纷点头,刚才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谁是谁非一目了然。
陈老实瞪了王寡妇一眼:“行了,别在这里胡说八道了!赶紧领你的粮食回家去,
再在这里闹事,我就取消你下次分粮的资格!”王寡妇心里咯噔一下,不敢再闹了,
狠狠地瞪了李秀兰一眼,嘴里嘟囔着“算你狠”,然后领了自己的粮食,灰溜溜地走了。
看着王寡妇的背影,李秀兰松了一口气。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以后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她都会保护好自己的家人。领完粮食,李秀兰带着一家人回了家。回到家,
她把救济粮和之前挖出来的粮食分开藏好,然后开始琢磨着怎么改善家里的生活。
现在家里虽然有了系统给的物资,但坐吃山空总不是办法,她必须想办法赚钱。
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了,虽然农村还比较保守,但已经有一些人开始偷偷做点小生意了。
她前世的厨艺可是一绝,不如就从吃食入手,做点特色小吃,偷偷拿去镇上卖,
应该能赚点钱。想到这里,李秀兰的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相信,
凭着自己的厨艺和系统的帮助,一定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八十年代,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2 第二章 初试牛刀卖小吃接下来的几天,李秀兰一边照顾婆婆和孩子,
一边偷偷琢磨着做什么小吃。她知道,在这个年代,做生意不能太张扬,必须低调行事,
不然很容易被人举报,说是“投机倒把”,那可是要惹大麻烦的。经过一番思考,
她决定先做两种小吃:一种是红糖糯米糕,另一种是葱花油饼。这两种小吃做法简单,
食材也容易获取,而且味道香甜可口,大人小孩都爱吃,拿去镇上卖,应该会受欢迎。
红糖糯米糕的主要食材是糯米粉、红糖和少量的面粉,系统空间里有精米,
她可以自己磨成糯米粉。葱花油饼则需要面粉、葱花和食用油,这些空间里也都有。
为了不引起怀疑,她平时还是给家人做粗粮掺野菜的饭,只有在晚上孩子们睡着后,
才偷偷在灶房里制作小吃,做好后就放进空间仓库里保存,这样既不会变质,
也不会被人发现。制作红糖糯米糕的时候,她先把糯米粉和少量面粉混合均匀,
加入适量的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醒发半个小时。醒发好后,
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搓成圆形,然后用手掌压成薄薄的饼状,中间放上一勺红糖,
再把饼的边缘捏紧,搓成圆形,再压成饼状。最后,把做好的糯米糕放进蒸锅里蒸十五分钟,
香喷喷的红糖糯米糕就做好了。蒸好的红糖糯米糕,颜色雪白,中间夹着融化的红糖,
咬一口,软糯香甜,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制作葱花油饼的时候,
她先把面粉加入适量的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醒发半个小时。醒发好后,
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擀成薄薄的面饼,在上面刷上一层食用油,
撒上切碎的葱花和适量的盐,然后把面饼卷起来,搓成圆形,再擀成薄薄的饼状。最后,
把平底锅烧热,倒入少量食用油,把饼放进锅里,小火慢慢煎,煎到两面金黄,
葱花的香味和油饼的香味混合在一起,让人垂涎欲滴。
李秀兰做了几锅红糖糯米糕和葱花油饼,先让婆婆和孩子尝了尝。
张桂兰咬了一口红糖糯米糕,眼睛立刻亮了起来:“秀兰,这东西也太好吃了!软糯香甜的,
比过年吃的年糕还好吃!”招娣和盼男更是吃得停不下来,盼男一边吃,
一边含糊地说:“娘,真好吃!我还要吃!”李秀兰笑着说:“好吃就多吃点,
以后娘经常给你们做。”看着家人喜欢,李秀兰更加有信心了。
她打算第二天一早就去镇上卖,镇上每隔三天有一次赶集,到时候人多,生意应该会好一些。
第二天凌晨,天还没亮,李秀兰就起床了。她小心翼翼地穿上衣服,生怕吵醒婆婆和孩子。
然后,她从空间里拿出做好的红糖糯米糕和葱花油饼,装进一个竹篮里,
上面用一块蓝布盖好,看起来就像是去镇上走亲戚的样子。她给婆婆留了纸条,
说自己去镇上买点东西,让她照顾好孩子们,然后就背着竹篮,悄悄地出了门。
从村里到镇上有十几里路,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不好走。李秀兰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虽然身体还有些虚弱,但一想到马上就能赚到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她就充满了力气。
走了大约一个小时,天才渐渐亮了起来,镇上也慢慢热闹起来了。赶集的人越来越多,
有卖菜的、卖粮食的、卖农具的,还有卖衣服布料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充满了烟火气。李秀兰找了一个比较偏僻的角落,把竹篮放在地上,掀开蓝布的一角,
露出里面的红糖糯米糕和葱花油饼。她不敢大声吆喝,只能小声地喊着:“卖小吃喽,
红糖糯米糕、葱花油饼,好吃不贵!”一开始,没什么人注意到她,偶尔有人路过,
也只是好奇地看一眼,就匆匆离开了。李秀兰心里有些着急,但她知道,做生意不能急,
得慢慢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带着孩子的大嫂走了过来,好奇地问:“妹子,
你这是什么东西啊?怎么卖的?”“大嫂,这是红糖糯米糕和葱花油饼,”李秀兰笑着说,
“红糖糯米糕五分钱一个,葱花油饼八分钱一个,您要不要尝尝?味道肯定好。
”大嫂看了看竹篮里的小吃,又看了看身边的孩子,孩子正睁着大眼睛,盯着红糖糯米糕,
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大嫂笑着说:“那给我来一个红糖糯米糕,给孩子尝尝。”“好嘞!
”李秀兰连忙拿起一个红糖糯米糕,用纸包好,递给大嫂,“您拿好,尝尝看,
不好吃不要钱。”大嫂接过糯米糕,递给孩子,孩子立刻咬了一口,眼睛一亮,
含糊地说:“娘,好吃!真好吃!”大嫂也忍不住咬了一口,点了点头:“嗯,确实好吃,
软糯香甜的,味道真不错。再来两个红糖糯米糕,一个葱花油饼。”“好嘞!
”李秀兰心里一阵高兴,连忙给大嫂包好,接过大嫂递过来的两毛三分钱,
小心翼翼地放进衣兜里,这是她赚到的第一笔钱!有了第一个顾客,
接下来的生意就慢慢好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被小吃的香味吸引过来,纷纷围上来购买。
有的人买了一个尝尝,觉得好吃,又回来多买几个;还有的人一下子买了好几个,
说是要带回家给家人尝尝。李秀兰忙得不可开交,脸上却一直带着笑容。
她手脚麻利地给顾客包好小吃,收钱找零,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就在这时,
一个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他看起来文质彬彬的,
应该是镇上的干部或者老师。他好奇地问:“同志,你这小吃看起来不错,是什么做的?
干净卫生吗?”李秀兰连忙说:“同志,您放心,我这小吃都是用干净的食材做的,
糯米粉、面粉都是上好的,油也是纯菜籽油,绝对干净卫生,您可以放心吃。
”男人点了点头,说:“那给我来两个红糖糯米糕,两个葱花油饼,我尝尝看。”“好嘞!
”李秀兰连忙给男人包好,递了过去。男人接过小吃,先咬了一口红糖糯米糕,
点了点头:“嗯,味道确实不错,软糯香甜,不腻人。”然后又咬了一口葱花油饼,
眼睛亮了起来:“这油饼也好吃,外酥里嫩,葱花香味十足,比我在食堂吃的好吃多了。
”他从口袋里掏出钱,递给李秀兰,笑着说:“同志,你这手艺真不错,以后常来镇上卖吗?
”“只要大家喜欢,我就常来,”李秀兰笑着说,“您要是觉得好吃,
以后多照顾照顾我的生意。”“一定一定!”男人笑着说,拿着小吃离开了。不知不觉,
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李秀兰竹篮里的小吃也卖得差不多了。她数了数兜里的钱,
竟然有三块多!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几天的工资了。
李秀兰心里美滋滋的,收拾好竹篮,打算在镇上买点东西再回去。
她先去粮店买了十斤玉米粉和五斤红薯干,这样可以掩人耳目,
让人以为她是去镇上买粮食的。然后,她又去供销社买了一些布料和棉花,
打算给婆婆和孩子做几件新衣服,他们身上的衣服都太破旧了,补丁摞补丁,
冬天根本不保暖。她还买了一些红糖和白糖,还有一些常用的调料,
这些都是以后做小吃需要用到的。最后,她还偷偷买了一点肉,
打算回去给家人改善一下伙食。买完东西,李秀兰背着沉甸甸的竹篮,
开开心心地往村里走去。虽然身上很累,但心里却充满了喜悦和希望。她知道,
只要她坚持下去,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家人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回到村里的时候,
已经是下午了。村里的人看到她背着满满一竹篮东西,都好奇地问她去镇上买了什么。
李秀兰笑着说:“没买什么,就是买点粮食和布料,给孩子和婆婆做几件新衣服。
”大家看到她买了这么多东西,都有些羡慕,也有些好奇,但也没人多问。毕竟在那个年代,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