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书阅 > 其它小说 > 穿成科举文中炮灰小锦鲤txt下载
其它小说连载
快乐恐龙的《穿成科举文中炮灰小锦鲤txt下载》小说内容丰在这里提供精彩章节节选:1 全勤奖的代价晚高峰的地铁口像被挤爆的沙丁鱼罐温心语被人流推着往前手机在口袋里震个不她腾出一只手掏出手屏幕上 “王总” 两个字像块烙烫得她指尖发“温心语!报表客户说数据不现在、立刻、马上回公司改!”尖锐的声音透过听筒扎进耳她刚挤地铁时被人踩脏的白鞋还沾着泥额头上的汗顺着鬓角往下“王下午我发您邮箱时反复核对过……”“少找借口!扣你全勤奖还是现在回你选...
主角:温庭远,温心语 更新:2025-10-26 09:37:24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全勤奖的代价晚高峰的地铁口像被挤爆的沙丁鱼罐头,温心语被人流推着往前走,
手机在口袋里震个不停。她腾出一只手掏出手机,屏幕上 “王总” 两个字像块烙铁,
烫得她指尖发麻。“温心语!报表客户说数据不对,现在、立刻、马上回公司改!
”尖锐的声音透过听筒扎进耳朵,她刚挤地铁时被人踩脏的白鞋还沾着泥点,
额头上的汗顺着鬓角往下流。“王总,下午我发您邮箱时反复核对过……”“少找借口!
扣你全勤奖还是现在回来,你选一个!”电话挂断的忙音还在耳边响,
温心语盯着马路对面写字楼亮着的灯,心里又酸又涩。她今年刚大学毕业,
为了留在一线城市,每天加班到半夜,房租占了工资的一半,全勤奖是她下个月的饭钱。
身后有人按喇叭催她,她脑子一懵,没看清路口的红灯还亮着,抱着包就往对面跑。
冷风突然灌进衣领,一道黑影带着刺耳的刹车声冲过来 —— 是辆黑色奔驰,
车身亮得能照见人影,车牌号末尾三个 8,嚣张得扎眼。剧痛传来的瞬间,
温心语最后一个念头不是怕,是心疼:完了,这个月全勤奖,真没了。
2 穿越之始再次睁眼,鼻尖先闻到味道 —— 不是医院的消毒水,是淡淡的檀香,
混着点晒干的艾草味。她动了动手指,触到的不是冰冷的病床,是软乎乎的锦被,
手腕上还套着个凉丝丝的银镯子,上面刻着细碎的花纹。“小姐醒了!小姐醒了!
”清脆的女声像受惊的小雀,紧接着头顶的纱帐被掀开,一张圆圆的脸凑过来。
姑娘梳着双丫髻,浅绿色襦裙的领口绣着小朵的白梅,眼睛红得像兔子:“小姐您总算醒了,
您从假山上摔下来,昏睡三天了,夫人哭着求了菩萨好几回,眼睛都肿了!
”温心语张了张嘴,嗓子干得像要冒烟:“你…… 是谁?”姑娘愣住了,
眼泪 “吧嗒” 掉在衣襟上:“小姐,我是春桃啊,您从小带在身边的丫鬟,
您怎么不认得了?”陌生的名字,陌生的装扮,
还有这挂着绣屏的房间 —— 温心语盯着床顶绣着缠枝莲的青色纱帐,
心脏 “咚咚” 狂跳。她不是在马路上被车撞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一个荒诞又可怕的念头冒出来:她,好像穿越了。春桃还在哭,
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着女人压抑的啜泣。门帘被撩开,
一个穿着水蓝色衣裙的妇人快步走进来,裙摆上绣着的兰草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她扑到床边,
软乎乎的手紧紧握住温心语的手腕,眼泪落在手背上,烫得人发麻:“语儿,我的语儿,
你终于醒了,娘还以为…… 还以为要失去你了!”妇人的声音带着哭腔,肩膀微微发抖,
掌心的温度暖得真切。温心语上辈子在孤儿院长大,过年时看着别的孩子被父母接走,
她只能躲在被窝里啃冷馒头,从来没人这样抱着她哭,这样担心她。她喉咙发紧,
试探着轻轻叫了声:“娘?”妇人立刻不哭了,用帕子擦了擦脸,连连点头:“哎,娘在,
娘一直在!饿不饿?娘让厨房给你炖了小米粥,加了红枣,你最爱吃的。”这时,
门口又探进来个小脑袋。是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穿着宝蓝色短褂,头发梳成两个圆圆的总角,
手里还攥着个布老虎。他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过来,小声说:“姐姐,你醒啦?
爹昨天去城外的庙里给你求平安符,跪了一炷香,膝盖都红了。”这是原主的弟弟,温子轩。
温心语看着他攥着布老虎的小手,心里软了软。没等她说话,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
一个穿着青色锦袍的男人走进来,腰间系着块白玉佩,面容俊朗,嘴角总是带着点笑意,
看起来风度翩翩。他走到床边,弯腰看着温心语:“我的乖女儿醒了?
看来庙里求的平安符真管用,回头爹再去给菩萨添两炷香。”这应该就是原主的爹,温庭远。
温心语却有点发怵。她以前看穿越小说,这种长得好看又爱笑的古代爹,
要么是宠妻宠女的好男人,要么是外强中干的花架子。而且原主残留的记忆里,
总有人在背后说她爹 “流连花坊”,不是正经人。温庭远伸手想摸她的额头,刚碰到发梢,
就被温母轻轻拍开:“你别毛手毛脚的,语儿刚醒,身子还虚着呢,仔细碰着她。
”温庭远也不生气,反而笑着往后退了退,哄道:“是是是,夫人说得对,我不碰,就看看。
语儿,感觉怎么样?还头疼吗?”温心语摇摇头,看着眼前这一家三口 —— 温柔的娘,
爱笑的爹,还有攥着布老虎的弟弟,心里忽然暖烘烘的。上辈子她是没人要的孤儿,
这辈子有了家人,好像也不是件坏事。可她很快又冷静下来。古代女子地位低,
看这家里的布置,虽然不算穷,但也绝对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桌上的茶杯是粗瓷的,
温母的衣裙边角都洗得发白,以后的日子,恐怕没那么容易过。
3 读书的抉择温心语养了五天,才算彻底缓过来。这几天里,她从春桃和温母的话里,
拼拼凑凑弄清楚了自己的处境。这里是大赢王朝,历史上没记载过的朝代。原主也叫温心语,
是温家的嫡长女,今年十五岁。三天前她去院子里摘桃花,想给温母做桃花膏,
结果脚滑从假山上摔下来,撞到了头,再醒来就换成了她。温家是普通的读书人家,
温庭远是个秀才,平时靠给人写书信、教几个蒙童挣钱,勉强能让一家人吃饱饭。
温母苏氏是邻村的姑娘,性格软,平时就负责洗衣做饭,连跟人吵架都不敢。
弟弟温子轩才七岁,正是爱闹的年纪,每天不是爬树就是掏鸟窝,总被温庭远罚抄书。
这天晚上,温心语坐在饭桌前,看着桌上的菜 —— 一盘炒青菜,
叶子都有点发黄;一盘腌咸菜,是温母秋天腌的,能吃一冬天;还有一碗小米粥,
稀得能照见人影,里面飘着两颗红枣。温子轩扒拉着碗里的粥,小声说:“娘,
什么时候能吃肉啊?我都好久没吃肉了。”温母摸了摸他的头,
叹了口气:“等下个月你爹发了蒙童的束脩,娘就给你买块五花肉,做你爱吃的红烧肉。
”温庭远看着温心语没怎么动筷子,放下碗问:“语儿,是不是粥不合胃口?
要不爹明天去镇上给你买个鸡蛋,补补身子?”温母立刻说:“别啊,
家里的银子得留着给子轩明年启蒙用。语儿刚醒,吃点清淡的正好,不用浪费钱。
”温庭远摸了摸鼻子,没再说话,只是把自己碗里的红枣夹给了温心语。
温心语看着碗里的红枣,心里忽然有了主意。她放下筷子,抬头看着温庭远和温母,
认真地说:“爹,娘,我想读书。”这话一出,饭桌旁瞬间安静了。温母愣了愣,
急忙说:“语儿,女孩子家读什么书啊?认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够了。娘教你做女红,
绣帕子、做鞋袜,以后嫁人了,也能讨婆家喜欢。”温庭远也皱起眉:“语儿,
不是爹不让你读。笔墨纸砚都贵,咱们家条件有限,而且街坊邻居知道了,会说闲话的。
女孩子家,还是安稳点好。”温心语早就料到他们会反对。她看着温庭远,语气坚定:“爹,
我知道读书要花钱,也知道会有人说闲话。可我不想一辈子只围着灶台转,
不想以后只能靠嫁人过日子。我读书,能帮您整理书信,能教子轩认字,
以后说不定还能帮家里挣钱,减轻您的负担。”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大赢的律法里,
没说女子不能读书。只要我好好读,说不定以后能有别的出路,不用让您和娘这么辛苦。
”温庭远看着女儿的眼睛,那里面的坚定,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
他年轻时也想考举人、考进士,可温母生产时难产,家里欠了一大笔钱,他只能放弃科举,
靠教蒙童糊口。现在女儿有这样的想法,他怎么忍心拒绝?犹豫了半天,
温庭远终于点了点头:“好,爹答应你。不过你得记住,不能耽误做家务,
也不能让别人说咱们家的闲话。”温心语立刻笑了,眼睛亮得像星星:“谢谢爹!
我肯定不会耽误家务,也不会让别人说闲话的!”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步。在这个时代,
女子读书已经够出格了,她要是想参加科举,更是难如登天。
可上辈子她能半工半读考上大学,这辈子她也不想躺平。她要靠自己的本事,
让爹娘和弟弟过上好日子。自从温庭远答应让温心语读书,家里的日子好像热闹了不少。
每天天不亮,温心语就起来帮温母挑水、做饭,等早饭做好,温庭远也把书拿出来了。
温家的书不多,大多是温庭远年轻时用的,纸页都发黄了,有些地方还写着批注。
温心语学得快,《论语》读了几遍就能背,温庭远教她写毛笔字,她练了半个月,
字就写得有模有样了。下午她还教温子轩认字,温子轩虽然调皮,
但听姐姐说 “认了字就能自己看话本”,也学得很认真。可温心语渐渐发现,
温庭远好像跟传闻里不一样。之前她听张妈说,温庭远经常去城外的 “醉春坊”,
可她观察了半个月,温庭远每天要么在家教她读书,要么去蒙童家里上课,
要么就是去给人送书信,从来没去过什么花坊。这天下午,温庭远出去送书信,
温心语在院子里晒衣服。张妈拿着扫帚扫地,看着温庭远的背影叹气:“老爷也是苦命人,
明明心里装着学问,却只能靠教蒙童糊口。”温心语心里一动,走过去帮张妈递了个簸箕,
小声问:“张妈,我听人说,我爹经常去醉春坊,是真的吗?”张妈愣了一下,左右看了看,
压低声音说:“小姐,那都是外面的谣言。老爷哪里去过那种地方?他每次说出去送书信,
其实是去城外的破庙里看书。”温心语更奇怪了:“破庙?我爹去破庙干什么?
”“小姐你不知道,” 张妈叹了口气,“老爷年轻时是咱们镇上最有才华的,
十八岁就中了秀才,所有人都说他能中举人。可那年夫人生子难产,家里没钱请大夫,
老爷只能去借高利贷。后来为了还钱,他只能放弃科举,到处给人写书信、教蒙童。
”“那为什么要传他去花坊啊?”“还不是为了面子,” 张妈擦了擦眼角,
“老爷怕别人说他没本事,考不上功名还欠了债,就故意让别人传他流连花坊,
说他是自己不想考,不是考不上。每次去破庙,他都带着书,一待就是一下午,
有时候还会对着佛像哭……”温心语站在原地,心里又酸又涩。
她一直以为温庭远是个没担当的花架子,没想到他心里藏着这么多苦。晚上温庭远回来,
刚进门就闻到一股香味。温心语端着一盘韭菜盒子从厨房出来,笑着说:“爹,
张妈说您最喜欢吃韭菜盒子,我今天特意跟张妈学做的,您尝尝好不好吃。
”温庭远看着桌上的韭菜盒子,眼眶忽然红了。他拿起一个,咬了一口,
熟悉的味道让他想起年轻时 —— 那时候他还没放弃科举,
温母经常做韭菜盒子给他当夜宵。“语儿,” 温庭远放下韭菜盒子,摸了摸她的头,
声音有点哑,“委屈你了。”温心语摇摇头,把另一个韭菜盒子递给他:“爹,不委屈。
我知道您不容易,以后我会好好读书,等我考上功名,就帮您实现您的梦想。
”温庭远看着女儿认真的样子,心里又欣慰又愧疚。他知道,女儿肯定是听张妈说了什么。
从那天起,温庭远对温心语更上心了。他把自己珍藏的《四书集注》拿出来,
逐字逐句给她讲;还把自己年轻时做的笔记找出来,教她怎么写策论。温心语也没让他失望,
不到半年,不仅能熟练背诵四书五经,还能写出像样的文章了。
4 邻里的风波温心语在家读书的事,还是被邻居知道了。这天下午,
温心语正在院子里教温子轩写 “人之初,性本善”,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吵闹声,
像有谁在骂人。她放下毛笔,走到门口一看,只见隔壁的王夫人叉着腰站在门外,
穿着紫色的衣裙,头上插着银钗,脸涨得通红:“温庭远!你给我出来!自己没本事考功名,
还教女儿不学好!一个女孩子家,整天捧着书读,像什么样子?真是丢我们街坊邻居的脸!
”王夫人是镇上粮店老板的媳妇,平时就喜欢搬弄是非,见温母性格软,经常找温家的麻烦。
温母听到声音,急忙从屋里出来,手里还拿着没缝完的袜子,陪着笑脸说:“王夫人,
您别生气,语儿就是在家认几个字,没别的意思,您别往心里去。”“没别的意思?
” 王夫人冷笑一声,伸手点了点温母,“我看她是想当那不守妇道的泼妇!咱们大赢王朝,
哪有女子读书的道理?你今天要是不管,我就去告到里正那里,让里正评评理!
”温心语看着王夫人嚣张的样子,心里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她上前一步,挡在温母面前,
语气平静却带着力量:“王夫人,大赢的律法里,没说女子不能读书。我在家读书,
没耽误做家务,没妨碍别人,您凭什么说我丢街坊邻居的脸?
”王夫人没想到温心语敢跟她顶嘴,愣了一下,接着更生气了:“你个小丫头片子,
还敢跟我顶嘴!我看你就是被你爹教坏了!你爹整天不务正业,现在又教女儿胡闹,
你们温家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我爹怎么不务正业了?” 温心语毫不示弱,
“我爹教蒙童读书,给人写书信,靠自己的本事挣钱养家,
比某些只会搬弄是非、欺负老实人的人强多了!”“你…… 你简直不可理喻!
” 王夫人气得手都抖了,扬手就要打温心语。“住手!”温庭远的声音突然传来。
他刚从蒙童家里回来,手里还拿着学生家长送的两个鸡蛋。他快步走过来,挡在温心语面前,
看着王夫人:“王夫人,有话好好说,动手打人算什么本事?”王夫人看到温庭远,
更有底气了:“温庭远,你看看你教的好女儿!不学好女红,整天读书,还敢跟长辈顶嘴!
你今天要是不管教她,我就去里正那里告你们!”温庭远皱着眉,
语气冷了下来:“语儿读书是我同意的,跟她没关系。你要是觉得我们家碍着你了,
尽管去告。不过我倒要看看,里正会不会因为女子读书这种事,就治我们的罪。
”王夫人没想到温庭远这次这么强硬,愣了一下,接着冷哼一声:“好,你们等着!
我倒要看看,你们能嚣张多久!” 说完,甩着袖子气冲冲地走了。看着王夫人的背影,
温母担心地拉着温庭远的袖子:“庭远,万一王夫人真的去告到里正那里,怎么办啊?
里正会不会为难咱们家?”温庭远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别担心,里正是个明事理的人,
不会因为这点小事为难咱们。再说语儿读书又不是坏事,咱们没做错。
”温心语看着温庭远坚定的眼神,心里暖烘烘的。上辈子她遇事只能自己扛,
这辈子有爹挡在前面,这种感觉,比她想象中还要好。可她也清楚,王夫人虽然走了,
但这事不会就这么算了。在这个时代,女子读书本就是件出格的事,以后她要想参加科举,
还会遇到更多麻烦。但她不会放弃,她要靠自己的努力,打破这些规矩。
王夫人那天放了狠话,可接连几天都没动静。温心语后来从张妈嘴里听说,
王夫人本来想去里正家告状,可里正的媳妇正好在教自家女儿认字,
里正还说 “多读书没坏处”,王夫人碰了一鼻子灰,也就没再提这事。
虽然没再有人上门找麻烦,但街坊邻居看温家的眼神还是怪怪的。
有人说温心语 “心比天高”,有人说温庭远 “教女无方”,温母每次去买菜,
都能听到背后有人议论。温心语知道后,反而更坚定了读书的决心。
她每天除了帮温母做家务、教温子轩认字,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读书。
温庭远也把更多精力放在辅导她上,有时候两人能在书桌前坐一下午,
温母就端着茶水在旁边缝衣服,温子轩安安静静地在一旁抄书,日子过得平静又充实。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