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天香书阅 > > 星轨潮汐(陈屿靳舟山)免费阅读_热门的小说星轨潮汐陈屿靳舟山

星轨潮汐(陈屿靳舟山)免费阅读_热门的小说星轨潮汐陈屿靳舟山

虞蛮 著

其它小说完结

天作之合《星轨潮汐》是大神“虞蛮”的代表作,陈屿靳舟山是书中的主角。精彩章节概述:陈屿循规蹈矩半生,以为人生无意外,直到弗罗敦群岛的一个雪夜,靳舟山带着风雪闯入——你继续自由,我试着勇敢。 自由浪漫摄影师×勇敢追爱科考员

主角:陈屿,靳舟山   更新:2025-11-09 18:47:5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十二月的雷讷小镇,正陷在北极圈的极夜之中。

清晨九点,天幕才勉强泛起一层淡淡的鱼肚白,将沿岸的红色木屋染成柔和的橘色,远处的雪山轮廓在昏暗中若隐若现。

陈屿按惯例七点起床,吃过科考站的燕麦粥,和同事埃利亚斯一起踏上前往西南峡湾的路。

埃利亚斯是个金发碧眼的挪威人,性格爽朗,比陈屿大两岁,是团队里的技术担当。

两人踩着厚厚的积雪,雪地靴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在寂静的极夜清晨格外清晰。

“今天的洋流数据应该会有波动,昨晚的风暴影响不小。”

埃利亚斯搓了搓冻得发红的耳朵,用流利的中文说道——他学了三年中文,日常交流基本没障碍。

陈屿点点头,目光落在前方的路面上:“嗯,等下安装仪器时多检查一遍固定装置。”

他的生活依旧是精准的节律,昨晚整理数据到十一点,今早按时起床,此刻脑子里己经过了一遍今天的工作流程:安装监测仪、采集不同深度的水样、记录水温盐度、中午简单休整,下午返回科考站分析样本。

西十分钟后,两人抵达西南峡湾的监测点,凛冽的寒风卷着雪沫掠过礁石。

不远处,一座窄而高的石桥横跨峡湾,桥身纤细,离海面足有十几米高,为了给过往的渔船和轮船留出通行空间。

这座桥正是雷讷小镇最知名的极光拍摄点,清晨的微光中,桥身的金属栏杆泛着冷冽的光泽。

陈屿和埃利亚斯分头行动,陈屿负责安装水质监测仪,埃利亚斯则调试数据传输设备。

寒风刺骨,陈屿的手指很快就冻得有些僵硬,他哈了口气搓了搓手,继续专注地拧紧仪器上的螺丝。

极夜的白昼短暂得可怜,他们必须在有限的光亮里完成户外工作。

大约一个小时后,远处传来了说话声和脚步声。

陈屿抬头望去,只见一群人朝着石桥的方向走来,领头的男人穿深灰色冲锋衣,领口别着枚相机徽章,正是前几天在便利店里遇到的人。

旁边穿亮蓝色冲锋衣的男生依旧活力十足,正对着身边的人比划着拍摄角度。

陈屿的目光在那人身上短暂停留了一瞬,便收回了视线,继续手上的工作。

不过是有过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没必要刻意攀谈。

“果然跟攻略上说的一样,这座桥的视角绝了!”

穿亮蓝色冲锋衣的男生兴奋地拍手,“舟山哥,等下我们先拍一组桥与雪山的合影,下午再来蹲极光倒影?”

“嗯,先踩点。”

深灰色冲锋衣的男人点点头,目光扫过桥面和周围的环境,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相机背带,“就是风有点大,得注意相机防抖。”

他们的交谈声顺着风飘过来,陈屿刚好完成仪器校准,首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

埃利亚斯也调试完设备,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数据传输正常,可以开始采集水样了。”

“好。”

陈屿应了一声,弯腰去拿水样采集瓶,刚起身就对上了一道望过来的目光。

是那个穿深灰色冲锋衣的男人,他不知何时转过头,刚好看到了这边。

西目相对的瞬间,对方眼中闪过一丝淡淡的讶异,随即抬手冲他礼貌地点了点头。

陈屿也微微颔首回应,算是打过招呼。

“嘿!

是你!”

穿亮蓝色冲锋衣的男生也发现了他们,立刻笑着走过来,“这么巧,又遇到了!”

陈屿礼貌颔首:“嗯,这里是我们的固定监测点。”

埃利亚斯好奇地凑过来,用中文问道:“你们认识?”

“前几天在便利店遇到过,都是中国人。”

陈屿简单解释了一句,又转向对方,“这位是我的同事,埃利亚斯,挪威人。”

“你好你好!

我叫徐文轩。”

徐文轩热情地和埃利亚斯握手,又指了指身边的人,“这是靳舟山、林薇、赵宇、苏晓,我们是来拍极光的。

上次听你说西南峡湾是最佳拍摄点,今天特意过来看看。”

埃利亚斯爽朗地笑起来:“这里确实是拍极光的好地方,桥面窄,能突出纵深感,还能同时框进雪山和峡湾。”

他指了指桥边的礁石,“不过雪天路滑,你们拍照时别太靠近边缘。”

“好的,我们知道了!”

,转头看向陈屿,“对了,我们还想问问,因为拍极光倒影要得等海面平静的时候,不知道今天什么时候风最小?”

这个问题刚好问到了陈屿的专业领域,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今天下午两点左右是平潮期,持续大概一个小时,那时候海面最稳,倒影最清晰。”

他顿了顿,补充道,“下午气温会降到零下十几度,多穿点防寒服,最好带个暖手宝,避免相机电池耗电太快。”

“太感谢了!”

徐文轩掏出手机记下时间,“你真是帮大忙了,比我们瞎查攻略靠谱多了。”

靳舟山站在一旁,安静地听着,目光偶尔落在陈屿手上的采集瓶上。

瓶中装着半瓶清澈的海水,里面漂浮着细小的浮游生物,在微光下若隐若现。

“你们采集这些是为了研究什么?”

他忽然开口问道,声音不高,带着几分随性的好奇。

“研究北大西洋暖流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陈屿如实回答,语气平和,“暖流会改变水温盐度,进而影响浮游生物的分布和密度。”

“听起来挺有意思。”

靳舟山笑了笑,目光转向峡湾深处,“没想到这片看起来平静的海水,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

“海洋生态本来就很复杂。”

陈屿说着,将采集瓶做好标记,放进样本箱里。

他的动作熟练而规整,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

埃利亚斯在一旁补充道:“这些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它们的变化会影响到鱼类甚至海鸟的生存,陈屿他们的研究很有意义。”

“原来是这样。”

林薇抱着相机凑过来,她是一个短发的可爱女生,好奇地看着样本箱,“这些样本要带回国内分析吗?”

“部分会,大部分数据在这里的实验室就能处理。”

陈屿简单回应,没有过多展开——他不习惯向陌生人详述工作细节。

靳舟山似乎察觉到了他的拘谨,没有再追问,转而和徐文轩讨论起拍摄角度。

“桥中间的位置最好,能同时拍到两岸的景色,等下午平潮期过来,光线也刚好。”

“好嘞!

那我们先去周围拍点素材。”

徐文轩点点头,招呼着其他人散开。

陈屿和埃利亚斯继续采集水样,偶尔能听到不远处传来相机快门的“咔嚓”声,还有徐文轩等人的低声交谈。

陈屿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工作上,但眼角的余光会不经意间扫过靳舟山的身影——他正站在桥边,微微弓着身,相机贴在眼前,手指灵活地调整着参数,神情专注而投入。

风掀起他的衣角,雪沫落在他的发间,他却浑然不觉,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眼前的风景和相机。

那种自由专注的气场,与陈屿熟悉的规整世界截然不同,像峡湾里不受约束的风,带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陈屿的心里闪过一丝淡淡的异样——比第一次相遇时的好奇多了一点点,却依旧算不上强烈,只是觉得这个叫靳舟山的男人,似乎比表面上看起来更有意思。

“最后一组水样采集完毕,可以返程了。”

埃利亚斯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陈屿点点头,背起工具包,对着靳舟山一行人礼貌颔首:“我们先回去了,祝你们拍摄顺利。”

“谢谢!”

徐文轩挥挥手,“下次遇到再聊!”

靳舟山也冲着他点了点头,嘴角带着浅淡的笑意:“再见。”

“再见。”

陈屿的目光在他脸上短暂停留了半秒,便转身跟着埃利亚斯离开了。

两人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消失在雪地里。

徐文轩看着他们的背影,笑着对靳舟山说:“这个陈屿还挺靠谱的,不仅懂行,还很细心,后面有不懂的说不定还能问问他。”

靳舟山收回目光,低头调试着相机参数,语气平淡:“嗯,挺认真的。”

他抬手擦掉镜头上的雪沫,镜头里映出峡湾平静的海面。

陈屿和埃利亚斯走在返回科考站的路上,雪又开始下了,细碎的雪花飘落在肩头。

埃利亚斯忽然说道:“刚才那个叫靳舟山的男人,看起来很专业,他的相机是哈苏的星空定制款,我之前在摄影展上见过,价格不菲。”

陈屿“嗯”了一声,没有多说。

“你好像对他有点兴趣?”

埃利亚斯笑着打趣,“我看你刚才回答他问题的时候,比平时耐心一点。”

“只是刚好问到了我了解的内容。”

陈屿的语气依旧平稳,“他们是游客,多提醒几句也能避免麻烦。”

埃利亚斯笑了笑,没有再追问。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