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提升”的效果持续了整整两小时,像一片温柔的羽毛,将周期许从纷杂的噪音中托举起来。
那两个小时里,课本上的文字不再是扭动的蚂蚁,老师的讲解仿佛也放慢了速度,让她能清晰地捕捉到逻辑的链条。
当那股清凉感如潮水般退去,熟悉的、略带浑浊的日常感回归时,周期许心里竟然生出了一丝微小的失落。
但紧接着,是一种更强烈的渴望——她还想再次体验那种“清晰”。
感知到宿主适应性良好。
开始构建长期成长模型。
系统的声音在下午自习课时响起,一如既往的平稳。
社交互动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锻炼方式。
今日辅助任务:在放学前,对同桌说‘你的发绳很好看’。
周期许握着笔的手一紧,笔尖在草稿纸上戳出了一个墨点。
说话。
不只是微笑,而是要用语言,表达一个具体的、带有评价性质的内容。
这难度是几何级数的提升。
她的同桌李琳,是个活泼开朗的女生,扎着高高的马尾,发绳上总有不同的小装饰,今天是一只黄色的塑料小鸭子。
周期许的脑子瞬间乱了。
怎么说?
什么时候说?
说完之后对方会怎么反应?
会不会觉得她很奇怪?
她这种“慢半拍”的人,突然去夸别人的发绳……语言是桥梁,不是枷锁。
系统似乎感知到了她的恐慌,温和地引导。
只需陈述你观察到的客观事实。
‘很好看’是你的真实感受,不是吗?
周期许偷偷侧过头,看了一眼李琳马尾辫上那只随着她写字微微晃动的小鸭子。
确实……很明亮,让人看着心情会好一点点。
这算是真实感受吗?
大概算吧。
整个自习课,周期许都心神不宁。
书本上的内容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内心全在演练那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话。
她在心里默念了无数遍,设想了无数种开口的时机和可能的结果。
下课铃响起的那一刻,她的心脏几乎跳到嗓子眼。
同学们开始收拾书包,教室里响起桌椅挪动的声音和喧闹声。
李琳也利落地合上书本,把笔袋塞进书包。
就是现在!
再不说就没机会了!
周期许猛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用尽全身力气,在李琳站起身准备离开的瞬间,用细若蚊蚋、还带着点颤抖的声音快速说道:“李琳……你的、你的发绳很好看。”
说完,她立刻低下头,手忙脚乱地收拾自己的东西,耳朵尖红得几乎要滴出血来。
她不敢看李琳的表情,脑海里己经预演了对方的诧异、尴尬,或者干脆没听见。
然而,预想中的沉默并没有持续很久。
“啊?
这个吗?”
李琳清脆的声音带着一丝意外,但更多的是被夸奖后的喜悦。
“谢谢!
我也超喜欢这个小鸭子,在校门口小摊上买的,才三块钱!”
周期许愣愣地抬起头,对上了李琳弯弯的笑眼。
没有诧异,没有尴尬,只有自然而然的回应。
任务完成。
奖励发放:瞬时记忆强化(效果:下一次课堂知识点随机记忆固化)。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但周期许此刻的关注点却不在奖励上。
她看着李琳毫无芥蒂的笑容,一种陌生的、微暖的情绪悄悄在她心间弥漫开来。
原来……和人说话,得到回应,是这样的感觉。
“我……我先走了。”
周期许还是有些无措,小声说道。
“好,明天见!”
李琳挥了挥手,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离开了教室。
周期许独自坐在渐渐空荡的教室里,夕阳透过窗户,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她摸了摸自己依旧有些发烫的耳朵,回想刚才那一幕。
那句磕磕绊绊的夸奖,和对方爽朗的回应,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小石子,在她沉寂的心湖里,漾开了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
语言,似乎真的有重量。
而她,刚刚亲手投出了第一颗。
系统没有再发布新的指令,只是安静地陪伴着。
但周期许知道,有什么东西,在她心里,己经悄然不同了。
她收拾好书包,走出教室,脚步比往日,似乎轻快了一点点。
那只蓝色格子衬衫的衣角,在微风里,轻轻地晃动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