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舟轻轻推开了破旧的院门,院中槐树下,白砚正蹲在地上,手里翻着一本发黄的笔记本。
他听到脚步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疲惫和警觉,随即又恢复了少年特有的沉静。
“你来了。”
白砚的声音低低的,像是昨夜的风。
青舟点点头,走到白砚身边坐下。
院子里很静,只余槐树叶子偶尔落下的沙沙声。
两人自小一起长大,这份安静里,有着别样的默契。
“又在看你父亲的遗物?”
青舟试探着问。
白砚合上笔记本,眼角的余光落在院墙上的青苔。
“那些线索太零碎了,每次看,心里都堵得慌。
但我不能放弃。”
青舟沉默了片刻,低声道:“你父亲的失踪,也许和古墓有关。
你真的决定要一起去么?”
白砚看着青舟,目光里有着少年难得的坚定。
“当年,你说过——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要一起走下去。
现在,还算数么?”
青舟苦笑了一下。
许多年前,还是孩童的他们,在这院子里用树枝刻下约定: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彼此都不会丢下对方。
如今风雨欲来,他怎能退缩?
“当然算数。”
青舟说,“你想查父亲的真相,我也要寻祖父的遗踪。
我们的路,本就是一条。”
白砚的手指微微收紧,指甲陷入掌心。
他站起来,走到槐树下那块青石前,伸手抚摸着石面上刻着的歪歪扭扭的童年誓言。
“你有没有想过,真相会让我们失望?”
青舟摇摇头,“也许会,但不去追寻,只会更遗憾。”
白砚微微一笑,笑容里却夹杂着些许苦涩。
“我昨夜翻了父亲的笔记本,发现了一些新内容。
他最后提到‘青灯引路,墓门自开’,还画了一幅地图。
看起来,那处古墓就在城外的青石岗。”
青舟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青石岗?
那可是……据说曾有盗墓贼在那遭遇诡异。”
白砚点点头,“更怪的是,父亲笔记里还写到‘青舟若至,白砚相随’。
你说,他是不是早就预料到我们会一起去?”
青舟心头一震,记忆里浮现出父亲和白砚父亲在院中低语的画面。
那时他年幼,只记得大人们的神色凝重。
难道两位长辈早己将线索藏在他们的童年和名字里?
“无论如何,”青舟坚定地说,“我们一起去。”
白砚看着青舟,眼中多了几分信任与依赖。
他沉声道:“我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
两人收拾了一下行囊,青舟带着祖父留下的罗盘和一盏青灯,白砚则将父亲的笔记本藏在怀中。
天色渐渐暗下来,院外的风带着叶片旋转,仿佛在为他们送行。
临行前,青舟母亲拉住青舟的手,眼中满是担忧。
“青舟,你要小心。
你祖父……当年也是去青石岗后再没回来。
如今你又要去那里……”青舟轻声安慰母亲:“我会照顾好自己,还有白砚陪我。”
母亲看了看白砚,又看看青舟,终于叹了口气。
“你们俩从小一起长大,世事难料,要记得彼此照应。”
白砚低头道:“婶婶放心,我一定守着青舟。”
告别的时刻,总是带着几分沉重。
青舟和白砚走出院门,回头望了一眼那棵槐树。
树下的青石默默见证着他们的约定,如今又将见证他们的离别。
夜色中,两人并肩走在青石岗的方向。
路边的野草随风摇曳,偶尔有萤火虫点缀黑暗。
青舟提着青灯,灯光在夜色里如豆,照亮前路。
“你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起在槐树下抓萤火虫吗?”
白砚突然问。
青舟笑了起来,“当然记得。
你还说萤火虫是墓里的小鬼,被我们捉出来就能得宝藏。”
两人相视一笑,笑声里有着久违的轻松。
但很快,白砚收敛了笑容,声音低了下来:“青舟,这次去古墓,若真有什么危险,你会不会后悔?”
青舟望着前方,坚定地道:“不会。
只要你在,我就不怕。”
白砚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停下脚步,从怀中取出父亲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递给青舟。
“父亲最后写了一句话:‘青灯不灭,青舟不弃,方可见真章。
’你看,这是不是在对你说?”
青舟接过笔记本,指尖触到那熟悉的字迹,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那些藏在笔尖下的秘密,仿佛也是他们之间的纽带。
“无论真相是什么,我们都要一起面对。”
青舟郑重地说。
白砚点头,两人重新踏上旅途。
青灯在风中摇曳,照亮着他们的步伐,也照亮了他们心中的约定。
青石岗在远处静静地伫立,黑夜里如同一只沉睡的巨兽。
古墓的秘密、父辈的失踪、童年的誓言,都在等待着他们揭开。
青舟和白砚并肩前行,脚步坚定,心中那份青梅竹马的约定,成了他们最坚实的依靠。
夜风渐凉,旅途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