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秋日当归

第2章 各自的晨光

发表时间: 2025-11-09
下了景山,沈苏木没有首接回医馆。

他拐进附近一条熟悉的胡同,在常去的那家早点铺子前停下。

“一碗豆汁,两个焦圈。”

老师傅熟稔地招呼着。

他坐在冒着热气的露天小桌旁,周围是喧嚣的市井人声,可他的思绪,却仿佛还停留在方才万春亭的清冷空气里,鼻尖似乎还萦绕着那抹似有若无的、不同于草药清冷的淡雅香气。

那个女孩念诗时的侧影,镜片后略显疲惫却清亮的眼眸,都带着一种与帝都格格不入的水墨氤氲之气。

最关键是,她开口时那不自觉流露的、被吴语软化过的语音腔调,将法语的韵律都染上了一层江南水乡特有的婉转,与北方字正腔圆的儿化音截然不同。

还有她那根随意搭在肩头的麻花辫,也带着一种南方式的、不拘小节却又自然风流的韵致。

“应是江南人。”

他下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碗沿,心里做出了判断。

只是这抹南国的清雅影子,连同那句恰到好处的法语诗,都像一枚无意间落入静湖的石子,在他心间漾开了一圈圈陌生的涟漪。

那样惊鸿一瞥的相遇,大概也如这秋日的朝露,太阳升起,便了无痕迹了。

回到“守一堂”医馆时,爷爷正在院子里打着一套缓慢而沉稳的太极拳,奶奶则在药柜前仔细地核对着药材。

“回来啦?

今早天儿不错,采到好气了?”

奶奶头也没抬,声音温和。

“嗯,天儿很好。”

沈苏木应着,脱下大衣,换上那件深蓝色的棉麻医师服。

草药香顷刻间包裹上来,熟悉而安定,将他从片刻前的恍惚中拉回了现实。

他开始准备一天接诊所需的用具,将那些情绪细细地收敛起来,封存在心底某个角落,如同处理一味需要小心存放的药材。

* * *另一边,叶韫初回到公寓,第一件事就是给手机充上电,然后钻进浴室。

温热的水流冲去通宵的疲惫,也似乎将山顶那场短暂邂逅带来的微妙悸动一同冲刷得淡了些。

她看着镜中素净的脸,觉得自己大概是熬夜熬出了幻觉,怎么会对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陌生人,产生那样深刻的印象?

下午,她被手机持续的震动吵醒。

是凌云笙打来的视频通话。

“韫韫大小姐,稿子搞定了啊?

我看组委会那边邮件都发感谢信了!”

屏幕那头的凌云笙,顶着一头新染的栗色短发,精神奕奕,背景是她在国贸的办公室,忙碌而高效。

“嗯,凌晨交的,刚睡醒。”

叶韫初揉了揉眼睛,声音带着刚醒的沙哑。

“听你这声音就是透支过度。

怎么样,我推荐的日出,疗效如何?”

叶韫初顿了顿,眼前莫名又浮现出那双沉静的眼眸和那句接上的法语诗。

她笑了笑,语气轻描淡写:“疗效显著。

就是人有点多,还碰到个……挺有意思的人。”

“哦?”

凌云笙立刻捕捉到关键词,挑眉凑近屏幕,“男的女的?

多有意思?

快展开说说!”

“就是个路人,接了句我念的诗而己。”

叶韫初避重就轻,“好了,说正事,下一个项目……”她成功转移了话题,和凌云笙讨论起下个月的一个巴黎时装周翻译项目。

工作是锚,能将她偶尔漂浮的思绪牢牢定住。

只是在讨论间隙,那个带着草药香气的清俊侧影,还是会不经意地闪过脑海。

* * *傍晚,沈苏木接到弟弟周沐阳的电话。

“哥!

我进最终集训队了!

明年巴黎,有戏!”

少年清亮亢奋的声音几乎要冲破听筒。

沈苏木唇角不自觉地扬起:“知道了。

不过沐阳,高强度训练,旧伤部位要格外注意,我上次给你的药油要按时擦。”

“知道啦,沈大夫!

妈让你这周末回家吃饭,说煲了汤给你补补。

你说你天天守着个药铺,还得妈给你补……”听着弟弟在那头絮叨,沈苏木心里那片因童年缺失而始终冰封的角落,似乎又融化了一分。

母亲改嫁后努力维系的新家庭,继父的宽厚,弟弟毫无隔阂的依赖,都在一点点治愈他。

只是内心深处那份关于“离别”与“被留下”的不安,早己刻入骨血,并非轻易能消除。

挂了电话,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渐沉的夜幕和亮起的万家灯火。

城市的霓虹盖过了星光,但他却莫名想起了清晨那轮冲破云层的、光芒万丈的太阳。

而城市的另一隅,叶韫初正与苏州家里的父母视频。

“韫韫,脸色怎么有点白?

又熬夜了?”

母亲温柔的声音带着担忧。

“没有,妈,好着呢。

刚完成一个大项目。”

她笑着安抚,将摄像头角度调亮了些。

话语里的吴语腔在家人面前不自觉地变得明显。

父亲叶教授在镜头边缘插话,手里还拿着本书:“工作要紧,身体也要紧。

北地秋燥,记得用我寄给你的那些百合、银耳泡水喝。”

“知道啦,爸。”

她应着,听着父母在那边你一言我一语地用吴语拌嘴,关心着她的饮食起居,心底一片温软。

她选择北漂,是为了更广阔的天地,但家的温暖,永远是她的来路和底气。

夜深人静。

叶韫初在书桌前整理资料,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

偶尔抬头,窗外是陌生的、璀璨的北京夜景。

那个接诗的男人,像投入湖心的一粒石子,涟漪散去,湖面重归平静,但湖底,终究是留下了点什么。

沈苏木在医馆后间的书房里,翻阅着古籍,却第一次有些走神。

指尖拂过书页上“苏木”这一味药的插图——性味甘、咸,平。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疗伤,通经止痛……他忽然觉得,这描述,竟有几分贴合他今日莫名的心绪。

北京的两个角落,两个因一场日出而产生交集的灵魂,各自沉入属于自己的夜晚。

秋意,正浓。

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写下了一个无声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