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向京当铺

第2章 惊蛰

发表时间: 2025-10-30
第二章 惊蛰·追查惊蛰的雨下了三天,淅淅沥沥的,把当铺的青瓦洗得发亮。

京时序坐在柜台后,手里拿着本《金石录》,目光却没落在书页上——她在等那个老秀才来赎木盒。

按当期算,还有半个月,可她心里清楚,老秀才大概率不会来。

孙儿赶考,要么中举后嫌旧物寒酸,要么落榜后凑不齐赎银,这是她看了几百年的戏码。

果然,雨停的那天下午,老秀才没来,却来了个穿绸缎的年轻人,自称是老秀才的孙儿,叫周明轩。

他手里拿着当票,脸色倨傲:“掌柜的,我祖父当的那只紫檀木盒,我来赎。”

京时序抬眼,扫过他身上的锦袍——料子是新的,腰间还挂着块成色不错的翡翠佩,显然是中了举,得了赏钱。

她没多问,从暗格取出木盒,放在柜上:“当银六十两,月利三分,当期未满半月,按半月算利息,共需还六十两九钱。”

周明轩皱了皱眉,似乎觉得利息太高,却还是从怀里掏出银子,“啪”地放在柜上:“给我包好,我要带回京城。”

京时序数清银子,把木盒递给她,目光在他脸上顿了顿:“这木盒是你祖父的家传之物?”

“是啊,”周明轩漫不经心地接过木盒,“据说是我太祖母传下来的,破玩意儿,要不是祖父坚持,我才不来赎。”

“太祖母?”

京时序指尖微微动了动,“不知你太祖母姓甚名谁?

家住哪里?”

周明轩愣了愣,似乎没想到她会问这个,随即摆了摆手:“早忘了,我太祖母走得早,我祖父都记不清了。

掌柜的,你问这个做什么?”

“没什么,”京时序收回目光,语气恢复平淡,“只是觉得这木盒工艺特别,随口问问。”

周明轩没再追问,抱着木盒转身就走,脚步匆匆,显然没把这旧木盒放在心上。

沈砚这时从后院进来,看着周明轩的背影,疑惑道:“掌柜的,你今天怎么问起客人的家事了?”

“随口问的。”

京时序把银子锁进钱柜,拿起《金石录》,却没再看得进去。

周明轩的话像一盆冷水——太祖母走得早,连名字都记不清了,这条线索,又断了。

夜里,京时序又去了绝当库。

她打开最深处的柜子,把那半块陶片、银镯残片和旧药方拿出来,放在油灯下。

陶片上的“时”字和墨玉佩上的一样,只是更模糊;银镯残片的花纹,和她记忆中西域银镯的纹路相似,却少了关键的兽首图案;旧药方上的野果画得潦草,只写着“食之可轻身”,没写名字,也没写产地。

这些碎片,明明都和她有关,却连不成线。

她到底是谁?

为什么会永生?

难道要这样一首找下去,首到这世间再也没有她认识的旧物,首到她自己都忘了要找什么?

油灯的火苗突然跳了一下,烧到了灯芯。

京时序回过神,连忙掐灭灯芯,重新捻了捻。

她看着眼前的旧物,深吸一口气——不能急,她己经活了三百多年,有的是时间。

或许,下一个物件,就能让她找到答案。

第二天早上,当铺开门时,门口站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担子里摆着些小玩意儿:拨浪鼓、香囊、还有几块旧玉佩。

货郎见京时序开门,连忙上前:“掌柜的,您看看这些物件,有没有能当的?

我想换点银子,买点药材。”

京时序的目光扫过担子里的玉佩,突然停在一块青玉佩上——玉佩上雕着朵梅花,梅枝的纹路,和她年轻时绣过的帕子上的花纹一模一样。

她心里一动,走过去拿起青玉佩,指尖抚过梅枝:“这玉佩,你从哪里来的?”

货郎笑道:“是从西边的山里收来的,一个老农拿来换粮食的。

掌柜的,这玉佩能当多少钱?”

京时序压下心里的急切,装作平常的样子:“玉是普通的青玉,工艺也一般。

月利三分,当期一月,当银十两,到期需还十两三钱。”

货郎连忙点头:“行!

掌柜的,我当!”

京时序开了当票,货郎签了字,拿着银子挑着担子走了。

沈砚看着她手里的青玉佩,疑惑道:“掌柜的,这玉佩看着普通,怎么还收了当?”

京时序把青玉佩放进锦盒,锁进暗格,声音依旧平淡:“偶尔也收些普通物件,万一以后有人要找呢。”

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枚青玉佩上的梅花纹,是她当年独创的样式,除了她,没人能绣出那样的梅枝弧度。

这一次,线索会不会就在西边的山里?

她看着窗外的阳光,眼底第一次有了清晰的方向——等处理完当铺的事,她要去西边的山里看看,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她也不想放过。